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

当前位置: 卓创农业网 >> 华南实蕨

甘肃陇南生态立市绿色富市建设生态文明城长柄胡椒

发布时间:2022-08-10 14:37:04

甘肃:陇南“生态立市 绿色富市” 建设生态文明城

1月14日消息:冬日陇南,从米仓山之巅到白龙江之滨,蓝天碧水、苍茫林海随处可见,鸟鸣啾啾、流水潺潺不时听闻,自然、和谐之美令人陶醉。近年来,陇南市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,提出“生态立市、绿色富市”发展战略,加强环境保护,强化生态屏障功能,培育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产业体系,打造出拉动发展的“绿色引擎”。目前,全市森林面积达1775.6万亩,森林覆盖率42.5%,居全省首位,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.1倍,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。2012年年初,陇南被国家列为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试点市。

植树造林,绿了山川富了百姓

陇南境内自然条件独特,既有山大沟深、人均耕地少等不利于发展的劣势,又有光热、水和植被资源丰富、海拔低的区位优势,是长江上游的生态安全屏障。陇南市委书记王玺玉说:“良好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是陇南最大的资本、最好的品牌、最核心的竞争力、最宝贵的财富,陇南和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,就是要做好山水这篇文章。”如今的武都区白龙江沿岸汉王、两水、外纳等乡镇的半山坡上,到处是绿油油的油橄榄树,十多年前,这些地方却是光秃秃的荒山。

“你看,橄榄树长得多好呀!绿化了这里的荒山不说,还成了咱武都人增收致富的‘摇钱树’。”汉王镇佛堂沟的一个油橄榄园里,祥宇油橄榄公司经理李惠告诉记者,1998年,武都区号召大家在荒山上种植油橄榄,他承包了1200多亩荒山,如今,四季常青的橄榄园成了佛堂沟的独特风景,每年产橄榄果15吨以上。

陇南市林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,近年来,陇南市通过发动全社会参与植树造林,实施退耕还林等多种形式,将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林建设紧密结合起来,大力发展经济林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,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全市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面积79.2万亩,封山育林77.38万亩,人工模拟飞播造林10.74万亩。全市以经济林为主的特色产业面积达到923万亩,其中花椒、油橄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跃居全国第一,核桃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一、全国第四。特色产业总产量达322万吨,每年实现产值70亿元,农民人均来自特色产业的收入达850元。

生态新农村,大山深处的靓丽风景

康县碾坝乡玄麻湾村,山水之间,一排排白墙、青瓦、坡屋顶的新房静卧在大山深处,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图画。不大的村子里,家家门前有垃圾桶,院落里都修建了小花坛。村里几乎看不到禽畜粪便、生活垃圾,空地上种着山楂、核桃、银杏。“现在,大家比着搞卫生,垃圾也不乱扔了,家家都建了沼气池,人畜粪便都进行了有效利用。”说起环境卫生的变化,村支书王万喜介绍说,“我们还配备了卫生管理员,每天打扫街道、收集垃圾。”

像玄麻湾村这样的新村,如今在陇南有674个,占全市3201个行政村的五分之一。

陇南市委农办负责人告诉记者,为彰显山水特色,各县区根据川坝河谷、浅山丘陵等不同的立地条件,在村庄规划和民房上,聘请有资质的专业设计单位,实行一村一策、一户一策,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民俗习惯,把每一个村作为景区来设计,把每一户人家作为景点来改造,注重保护历史文脉和自然生态,合理设计房屋结构布局和外观风格。同时,把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旅游开发、文明长廊建设、特色产业开发等结合起来,大力实施乡村绿化、房屋亮化、道路硬化、环境美化工程。为解决山区群众行路、饮水、用电等现实问题,市里集中实施了“四通”(通水、通电、通路、通广播电视)工程。每个新村庄都配套了文化广场、医疗卫生室、村级党员活动室、农家书屋、农家超市等。

绿水青山,就是金山银山

碧绿被瑞雪覆盖,清澈小溪汩汩欢唱,绿色的厂房与美丽的雪景相映成趣。走进位于康县王坝乡的独一味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,顿感眼前一亮。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,公司在大山深处安家,就是看中了这里的生态环境,同时,企业也是完全达到零排放的绿色高科技企业,每年税收占康县财政收入的“半壁江山”。

“绿水青山”和“金山银山”,处理好两者的辩证关系,始终是一个区域发展生态文明的战略选择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,陇南始终坚信:绿水青山,就是金山银山。

近年来,陇南把环保、绿色等生态指标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条件,全市工业、旅游业走上生态、绿色的发展新模式,追求“绿色GDP”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。陇南市市长孙雪涛说:“陇南植被覆盖率、森林覆盖率居全省首位,最大的优势是生态,发展的巨大潜力是生态,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。”

陇南大力发展水电、中药、旅游等无污染产业,目前已建成各种规模水电站142座,总装机72.4万千瓦,2011年发电量36.9亿千瓦时,实现利润2.76亿元,水电站数量、发电量、上缴利税在全省居首位;独一味制药、御泽春茶业、华龙核桃、鑫虹丝绸等一批企业已形成绿色产品加工产业群,并成为当地财政收入的支柱。

在陇南生态文明这张名片上,旅游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。全市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,打造了宕昌官鹅沟、康县阳坝、成县西峡等以自然风光为品牌的4A景区4个。2010年被评为“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”。2011年接待游客390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.2亿元。

加强灾害治理,构筑安全屏障

陇南境内地质结构多样、地形复杂,属自然灾害、地质灾害易发、频发区。如何治理好脆弱的生态,关系到陇南长远和可持续发展。

近3年来,陇南市把构筑生态文明安全屏障,加强生态灾害治理作为关乎民生的大事来抓,整合国土、民政、水利等部门防灾减灾专项资金20.3亿元,实施滑坡、泥石流治理、水土保持、防洪河堤等防灾减灾项目461个。市里还专门成立了科技攻关小组,自主研发了走在全省甚至全国前列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。该系统实现了气象、水利、国土、水文、环保等部门的自动气象站、雨量、水位、河流流量、环境监测自动监测站等738种自动监测站的资料共享,监测站覆盖了全市自然灾害重点区域和点。通过政府主导、部门联动、信息共享,在防御自然灾害上起到了“1+1>2”的效果,大大提高了防灾时效和政府公共服务能力。

绿染山川织锦绣,一山一水总关情。陇南,这颗镶嵌在陇原大地的“绿宝石”,正散发着近山、亲水、透绿的独特魅力。陇南人民的美好家园里,正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。

水源热泵中央空调

美丽乡村文化墙

审讯室防撞软包供应

正新集团

柔性石材

友情链接